春到人间草木知。美丽中国,生机勃勃,绿意盎然。
今年3月12日,是第45个中国植树节。全国各地的植树高潮进入旺季。全民动手,全民植树,为神州大地增添更多绿色,用生态底色装扮美好家园,人们在欢快的造绿中一起拥抱春天。
重重新绿,生态底色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生态保护持续加强,绿色发展深入人心,全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奇迹呈现蓬勃生机,“ 中国山水工程”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“世界生态修复旗舰项目”,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、中国方案、中国力量。
“草木植成,国之富也。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绿色的森林带来绿色骋顿笔。在美丽中国的绿色发展征程上,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飞沙地、老洼窝、盐碱滩种下的泡桐树,已成为“绿色银行”;杨善洲退休后在大亮山植树造林5.6万亩,“要还给下一代人一片森林、一片绿洲”;叁代塞罕坝林场人接力坚持,这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像一道绿色长城,为京津冀地区防风固沙、涵养水源发挥重要作用……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土地退化“零增长”,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“双减少”,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保持“双增长”,“中国绿”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呈现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美丽是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维度之一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坚持生态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发的时代新征程上,植树造林,植树绿化,人人能为,人人必定大有作为。植树节时节,每一个人植一棵树,中国就会多出14亿棵树。每一个人为绿化作出一点贡献,美丽中国的愿景将会在我们居住的地球村里时时展现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森林是水库、钱库、粮库,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“碳库”。作为《巴黎协定》的积极践行者,中国向全世界承诺:到2030年,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。实现这一宏大目标,必须强化社会公众植树造林意识,让植树造林、爱绿护绿成为人们的共同行动,一年接着一年干,一代接着一代干,持之以恒,久久为功,呵护绿色“成长”,打造出“春来江水绿如蓝”的动人画卷。
青山绿水,你我共建。植此青绿,我们在绿意盎然的中国大地上继续进发。
春风千万里,呼唤着每一个植绿的你!(丁新伯/文)